数字化转型 推动母婴产业战略升级 品牌营销数字化管理旗舰品牌 全球1200家企业信赖之选 防伪·溯源·防窜·营销 多业务一并解决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母婴研究 > 正文

李更英:母婴商品的分类规则,让门店管理更高效!

2019-12-02 13:33   来源:中婴网
概要:商品分类既要满足企业对商品进行高效管理的需求,又要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需求。

  零售业的本质是以商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赚取商品的利润。因此,商品毫无疑问就是零售业的核心。具体到母婴行业,针对孕婴童消费者的产品更是琳琅满目,极大的丰富,SKU数量数以百万计,并且还在不断地延伸。

  母婴门店的经营面积差异巨大,因此其所经营的的商品数量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一般在几千到数万SKU不等。因此,要对数量如此众多的商品进行有效的管理,就要对商品进行合理的分类。

  商品分类既要满足企业对商品进行高效管理的需求,又要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需求。因此,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准,将商品科学、系统地逐级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细类以至商品单品的过程,就是商品分类的过程。

  曾经接触过一个母婴连锁,系统在商品分类的时候按照商品的毛利率高低,将商品分成ABC三个大类,然后在每一个大类下面再按照商品的属性进行归类,分成食品、用品、棉品等若干类别。

  这样的分类方式貌似有利于企业对高毛利的商品进行管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给企业的商品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为商品的毛利空间是变动的,商品之间存在非常多的交叉。而且这样的分类方式完全忽视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因为消费者根本就不可能按照零售商的毛利空间选购商品。这样的分类方法既不能满足企业的商品管理需求,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显然是不合理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对商品进行分类才是合理的呢?

  如何对商品进行分类?

  商品分类的基本依据是商品的属性,包括:商品的用途(人群)、原材料、生产方法、成分、使用状态等商品本质的属性和特征,把商品属性相同或相近的商品归为一类进行管理,这是商品分类的原则;

  以消费者为导向:商品分类必须要满足消费者购物思维模式,才能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天气冷了,家长需要给孩子准备冬季的服装,她的思维模式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她是先想到了服装,然后是棉服或羽绒服,接下来是考虑款式(大衣、夹克、马甲),后才是品牌和颜色、价格等其他因素;

  考虑管理的因素:商品分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商品管理的效率,提升商品的绩效。为此,商品部门需要做大量的数据分析,商品分类的结果需要满足企业常用的分析维度和管理需求,从而提高商品的管理效率;

  考虑同纬度排他性:任何一个商品在分类结果中的位置都是的,比如婴童门店里常见的湿纸巾到底应该归为纸品类还是用品类?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能有的放在纸品类,有的放在用品类;

  名称定义的准确性:给每一个分类确定一个容易理解并且准确的名称,杜绝因名称不规范造成的分类错误或者歧义;

  商品录入的性:根据分类规则,所有商品都应该准确无误的录入系统,这也是检验分类合理性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特别对于自采的服装、玩具类商品,更要做到录入的性;

  商品分类的均衡性: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分类标准是不同的,分类越细需要投入的管理资源也会更多,因此要考虑商品分类的均衡性。如果一个采购专员需要对应3个以上的大类,说明企业的分类就是过细了,可以考虑合并优化。某些SKU数量少,而且销售占比很低的类别应该降低类别定位,比如很多连锁的车、床、玩具的单品数量不多,销售量又很小,那在分类的时候就可以把它们合并成一个大分类。相反,某些目前占比很低的品类,如果是作为公司的重点品类,可以升级,专人专管,以突出品类的重要性。

  婴童商品分类的几点建议

  1

  不超过10个大类,每个大类下面不超过10个中类,每个中分类下面不超过10个小分类;每个小分类下面不超过10个细分类;

  2

  常规品类的SKU数量不超过5000个;

  3

  任何一个商品的编码不超过15位;

  4

  常规品类原则上采用3级或4级分类,棉品类原则上采用4级或5级分类;

  5

  棉品及玩具品类分类的规则比较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同时自采商品也比较多,需要特别注意排他性及性。

  后分享两个食品和男童服饰的示例:


  本期作者

  李更英老师

  组织赋能---《母婴连锁组织体系构建》

  财务赋能---《全面预算及风险管控》

  管理赋能---《人员绩效与薪酬管理》

  商品赋能---《母婴店品类战略与战术》

  启尔智信息科技席顾问

  行业资深人力资源&财务管家

  母婴零售品类管理专家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物流管理专业

  从事企业管理咨询10年

  从事婴童行业咨询管理服务10年

编辑:行林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手机扫码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