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母婴研究 > 正文

中国儿童零食的创新创业机会在哪里?

2021-02-20 17:23   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0年5月17日,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作为国内关于“儿童零食”的团体标准,“儿童零食”这一概念被正式定义——即正餐以外,用于补充能量、平衡营养或增加水分,能够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适合于3~12岁儿童食用的食品。

  这份标准已经于2020年6月15日起实施。该团体标准将儿童按照年龄分为两个阶段:3-6岁为学龄前儿童,6-12岁为学龄儿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特征,确定不同的重点营养素需求:

  其中,针对儿童健康饮食,参考《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提出少添加糖、盐、油的规定,并要求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

  同时,在包装设计安全性上,该标准要求儿童零食的包装除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外,包装结构的设计还需充分考虑儿童的安全性。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休闲零食产业逐步诞生,从街头巷尾的风味人间演变为工业化的成型产业,不同年代零食企业的兴衰更替和休闲零食这一庞大市场的崛起路径勾勒出了近代中国零食制造业的发展史,而这背后映射的是消费需求的不断细化与升级以及零食品类的日趋丰富和创新。

  而站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当“儿童零食”这个名词拥有了新的诠释和定义,我们尝试去深入探寻儿童零食这一细分市场的核心逻辑,从时代的风口中寻找端倪。

  1、儿童在营养需求、饮食习惯及消费偏好上和成人有很大差异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发布的两份针对儿童营养问题的深度研究报告,《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以及《儿童、食物与营养——在变迁的世界中健康成长》我们发现,在中国儿童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双重负担,尽管这些健康问题已经逐渐受到家长的重视,但是零食作为儿童在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重要来源,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营养状况。

  由于儿童免疫力低,身体机能也无法与成年人相比。另外,3-12岁的年龄阶段是培养平衡膳食,养成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关键时刻。以儿童食品市场中发展更加成熟的品类——乳制品为例,美国从1921年开始生产以乳为基础的配方奶粉,到90年代,欧美国家已为儿童打造出相对完整的儿童营养补充体系。儿童需要被持续引导养成对健康食品的食用习惯,不论是口味的选择,还是对于营养的补充,都需要家长从小进行持续的教育和引导。

  2、儿童零食是一个高增长、高潜力、有一定议价空间的市场

  先,我们来看整个儿童零食市场的规模,目前我国3-12岁儿童数目在1.6亿人左右,且随着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刺激,每年新生儿数量保持在1500万左右,为儿童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庞大的儿童人口数量酝酿了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儿童零食市场迅速崛起,预计从2019年到2023年,儿童零食市场预计将以10%到15%的复合年增长率稳定增长,儿童零食市场份额能够超过千亿规模。

  虽然儿童零食在中国来看是一个比较新生的品类,但儿童人群是一直存在的消费群体类别且对零食品类就有很突出的需求,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总量占零食总消费量的21%左右。另外,目前80后、90后家长成为育儿主力,他们在消费行为上普遍更加注重品牌专业度以及产品品质,专为儿童设计的专业零食产品将具备一定的议价空间。

  在中国目前的儿童零食消费市场来看,大部分品牌如旺旺、大白兔、奥利奥等都是在营销、宣传等角度对儿童群体进行比较多侧重,即儿童向的营销,当前市面上针对儿童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深入产品研发的创新其实并不多,整个零食行业缺乏代表性儿童食品品牌,是一个目前相对空白的高增长潜力市场。

编辑:黎莉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手机扫码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