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母婴研究 > 正文

“母爱的涌现”:母婴依恋关系何时开始建立?

2022-08-24 08:38   来源:节选自《礼俗时刻》第四章

  母婴接触的意义不仅是一种立足婴儿健康的保健程序,还是母亲对孩子倾注情感,并与之建立身体联系的仪式。

  —— 《礼俗时刻:转型社会的婴儿诞养与家计之道》

  “母乳困境”:母职的类型化

  基于生命历程的角度,通过考察在初哺阶段母婴关系的建立过程,我们将探索早期母职的内涵与外延。晓晴与志南一家为我提供了研究线索。访谈时晓晴是一位全职妈妈,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晓晴刚过29岁生日,她干脆地辞掉了干了一年多的猎头公司工作,在家一心备产。志南是一名35岁的金融分析师,他和晓晴结婚四年了。之前夫妇两人没有要孩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志南那时工作还不稳定。结婚以后,志南在职场一路浮沉,在妻子的陪伴下从东北的一座小城市来到北京打拼,进入了一家有名的央企工作。他们的孩子球球的降生为两个人的感情生活增添色彩。志南很少和晓晴拌嘴,尽管平时在单位说一不二,但回到家里他对妻子则是言听计从。我在一个宣讲会上认识晓晴,久而久之便熟悉了。当知道我要做关于婴儿养育的研究后,她把我拉进了一个90人的微信群。晓晴告诉我,孩子刚出生时,她就加入了这个名叫“育人”的母婴群,由于踊跃参加线下的活动,很快便被推选为群主。于是,除了平日里照料儿子、操持家务,利用周末或者假期联系群里的朋友搞亲子聚会,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晓晴告诉我,刚进群可以先静静地观察,不要多说话,以后有机会她会介绍我认识这里的朋友。我发现群里面也有不少“奶爸”,晓晴的丈夫志南就在。聊到我的研究,晓晴很感兴趣并表示支持,她鼓动丈夫来做我的访谈对象。我很快见到了志南。

  和志南见面的地方在复兴路的一家星巴克,离他的单位不远。正午的阳光映在咖啡桌上有点刺眼,志南手里捧着一沓报表,姗姗来迟。他在不远处笑着向我打招呼,走近说了声“抱歉”,才坐了下来。几句寒暄过后,我们开始步入正题,话题从工作转到了家庭。当被问起一年前他的儿子降生时的种种,志南似乎来了些兴致,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特意选了一家丈夫能够全程陪同的医院。老婆分娩那天我真是太紧张了,因为我打算自己剪脐带。医院培训了半天,但是孩子一出生,我整个人就有点蒙了,慢慢凑到跟前看着。脐带比我想象的要粗很多,我手里拿着剪刀直哆嗦,真怕她们娘俩会疼。狠着心剪下去,热泪盈眶,突然感觉那个产房特别神圣。

  那一天,志南和我聊了许久,关于稚子未来的人生道路,他每一步都称得上精心规划。可在回家的地铁上,回忆起刚才的谈话,我的脑海中却始终浮现出志南手握脐带剪时战战兢兢的样子,难以忘怀。现如今,北京市的一些妇产医院针对自然分娩,会推出诸如“陪伴分娩”“康乐分娩”这样的服务选项,满足像志南这样的准爸爸的需求。临床研究证实,在保证医院常规消毒、结扎脐带正常的前提下,陪产的亲属参与新生儿断脐带并无母婴安全风险。现如今,由助产士主导的家属陪伴分娩能够为产妇提供情感支持,减轻产痛、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新晋的父亲亲手剪断孩子的脐带,意味着孕育关系告一段落。志南认为这个环节是庄严而圣洁的。可当后来有一次,我问晓晴,志南那天的表现怎么样时,得到的回答更像是一次深情的致谢。“老公进来不一会儿就眼泪汪汪了,我也哭了,觉得靠山来了。他穿着隔离衣,助产士搀着他,他戴着手套把脐带给剪了。我每次想到当时的情景都特别感动,他把我们的孩子带到家里来了。”

  现代医学指出,断脐意味着母婴在身体上的完全分离,被认为是人降生后第一次生理意义上的“断乳”。在婴儿出生之时,母亲与婴儿之间依然保持着一种出于本能的亲密性,父亲即便参与进来,也很难触及这种亲密性的内里。应该了解到,像志南这样勇敢拿起脐带剪的父亲并不是大多数,人们更倾向于将之托付给专业的妇产科医生。在医学话语的介入下,分娩已经不再只是一件家事,降生后的断脐意味着,婴儿被社会赋予了自然人的身份。从此以后,母亲要寻找另外的方式满足婴儿的生存需求,重新建立起母婴之间的联系。

  尽管不再身处职场,晓晴却依然保留着工作时的那股干练劲,齐肩的短发,稍快的语速,从容的神态,构成我对她的最初印象。在日常事务上风风火火,但晓晴在儿子球球面前总会流露出最温柔自然的一面,饱含深意的母性表达体现在她看儿子球球的眼神与肢体交流上。她告诉我,这种交流在她第一次抚摸儿子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

  生儿子以后,护士抱来我根本认不出来。一上来谈不上有母爱的涌现,但后来慢慢想着我们家未来的画面,这个孩子快乐地成长,我这一生都要和他牢牢地连在一起,母爱的感觉才真正有了。孩子被护士抱去清洁回来,放在旁边的婴儿床上,我当时想抱他,可是没力气。过了一会儿护士把他抱给我,教我怎么喂,我摸着他的背,他像小猫一样呼吸,感觉激动又难忘。

  这种抚摸就是母婴接触。护理学上把婴儿出生后最初的12小时称为新生儿过渡期,此时新生儿脏器功能还不完善,需要维持在母亲子宫内的生活模式,母婴接触就是帮助延续婴儿与母体之间的联系。出生后的几个小时,通过与母亲肌肤接触,可以稳定婴儿的心率、呼吸、体温及血糖。另一方面,对于母亲而言,分娩后婴儿的乳爬与吸吮乳房,则有助于促进母亲的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刺激泌乳素的分泌,产生泌乳反射。母婴接触是一个母婴双方相互作用的生理过程,母亲为孩子提供在新世界的温暖与呵护,婴儿的乳爬与乳头吮吸则帮助母亲调整身体状态。就此而言,儿科医学描述的母婴接触是一种被赋予健康意义的身体准备,并面向接下来的哺乳环节。

  近年来,母婴接触的重要性逐渐被中国社会所认识到,更将其与母乳喂养的顺利与否关联起来。根据医疗卫生部门的要求,医院的妇产科应当尽可能地遵循“三早”准则,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第一时间让母亲乳哺自己的孩子,这被视作提升全社会婴儿母乳喂养率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具体操作中,不少产妇仍然很难在第一时间接触婴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医院的护理质量与要求参差不齐,不少医院的妇产科更加关注产妇与婴儿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而母婴分离的状况更有利于控制其中的医疗风险。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母婴隔离在剖宫产分娩后尤其普遍。晓晴的好友阿农就是剖宫产生的孩子,有一次我们谈到了母婴接触的话题,她却皱起了眉。

  我是剖宫产生的娃。现在宝宝一岁了,胆子特别小,缺少安全感。我从来没有骂过他,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所以会联想起来他刚出生时候的事。生完后伤口折磨得我特别疼。儿子出生后三个小时一直在哭,哭完睡,睡完哭,我几次都想让护士给我抱过来,大夫和护士不答应,老公当时也不能靠近孩子。最后终于抱到他了。感觉生完没有及时抚摸他,一直心里有个疙瘩。

  阿农认为,早期母婴接触的缺失导致她与孩子没有达成最初的信任,进而恶化为孩子对外部世界缺少安全感。我们姑且不评判这个逻辑是否有依据,但从阿农的表述上能够看出,触摸的迟到对于她而言意味着责任的缺失,这让她内心备受煎熬。可以认为,从剪断脐带到第一次接触,母子经历了一次分离过后的重逢,晓晴将重逢的标志称作“母爱的涌现”。有国外学者指出,母婴早期的肌肤接触意味着母婴之间依恋关系建立的开端。在这个过程中,母婴接触为母亲构建起具有情感意义的身体准备。因此,母婴接触的意义不仅是一种立足婴儿健康的保健程序,还是母亲对孩子倾注情感,并与之建立身体联系的仪式。

编辑:李娜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手机扫码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