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芝士奶油等乳制品正掀起中国烹饪革命
搭上西餐走红的顺风车,芝士、黄油、奶油等西方常见的乳制品,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人的食品清单上。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的变化,也让一些外国的乳制品出口商看到了商机。
彭博社报道称,在中国餐饮业,一场“烹饪革命”正悄然上演:2017年1月,荷兰合作型乳品公司皇家菲仕兰坎皮纳公司(Royal FrieslandCampina N.V.)在上海郊区开设了一家培训厨房;一批中国厨师聚集在这里专心学习,如何以乳制品为原材料进行烹饪,并将其融入流行的菜肴。
此前,新西兰乳品巨头恒天然集团(Fonterra)自2015年起,已先后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成都开设了类似的中国厨师培训工作坊,还引来了好利来蛋糕、尊宝比萨等食品公司在当地的连锁店竞相加盟。
上海恩帛源信息咨询公司(NPD Group)的统计显示,中国餐饮业年收入高达1500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中国消费者对西方饮食的态度也变得日渐开放。彭博社总结说,正是中国食品市场丰厚的利润和巨大的潜力,让恒天然等外国乳品商纷纷动了心。
恒天然大中华区总裁朱晓静介绍称,该公司向中国食品商和餐饮业供应的乳品年增长超过10%,其中马苏里拉奶酪的表现尤为亮眼,销售额2016年增长了66%。她补充说,目前恒天然餐饮业务的四分之一由中国市场占据;而在未来6年里,随着该公司向全球收入35亿美元的目标迈进,其在中国的扩张还将继续推进。
(小编:马苏里拉奶酪是制作披萨的重要材料之一,而在中国,奶酪需求量的增长也和披萨等西式快餐的流行密不可分。根据市场调查公司英敏特的数据,2016年奶酪在中国消费者中渗透率已达到79%)
彭博社指出,中国的乳制品零售市场由本土乳品牢牢把控,海外公司往往很难渗透进来。相比之下,餐饮业则为那些想在中国建立生产和树立品牌意识的外国乳品制造商提供了更好的突破口。
不过,西方乳制品想真正占领中国人的餐桌和厨房,仍面临不少挑战。欧晰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OC&C Strategy Consultants)大中华区合伙人庄淳杰表示,中国的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显然还无法和美国人相提并论,“你很少会看到中国的成年人喝牛奶。”他还提到说,坚果奶等牛奶的替代性产品倒是在中国很受欢迎。
(小编:坚果奶不是乳制品,而是一种用生坚果配合水打成的“奶”味饮品,近年来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都备受推崇)
另一方面,曾有研究指出,相当比例的中国人患有“乳糖不耐症”——即在进食乳制品后,由于无法消化摄入的乳糖而时常产生不良反应的症状。但这并没有让荷兰乳品商皇家菲仕兰坎皮纳公司望而却步。按照该公司负责中国餐饮市场的Batthew Pang的看法,随着中国人接触奶制品的年龄越来越早,乳糖不耐受的现象在中国也会越来越少。
让中国厨师们爱上奶酪!乳制品出口商正在努力
来源:环球时报
在上海市郊某住宅区的一个工业式培训厨房中,一场无声的烹饪演变正在展开。西方的大厨们正在指导中国的厨师们如何使用进口的乳制品(例如奶油,奶酪等)做出好吃的美食。
在香港,中西结合的芝士焗饭和奶油菠萝包等菜品让乳制品顺利进入香港人的餐桌。有数据显示,乳制品占香港餐饮业所用食材的5%左右。如果在中国内地也达到这一比例,那将相当于一个每年75亿美元的市场。上海的市场调查公司NPD集团高级客户经理莎莉·彭表示,中国的餐饮业每年规模达15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西式餐饮越来越受欢迎。
对于乳制品公司来说,想要在中国打开产品和品牌知名度,餐饮业是一个相对容易的途径。不少企业也在中国多地开设工作坊,教授中国厨师们如何将奶酪等奶制品融入本地人喜爱的菜品中进行创新。于是就产生了诸如北京烤鸭披萨、取代传统莲蓉馅的芝士月饼等中西合璧食物。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