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母婴研究 > 正文

消费量趋于饱和,高端化成奶粉主要驱动因素

2021-06-28 15:06   来源:奶粉关注

  我国婴配奶粉市场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上世纪 90 年代-2008 年:婴配奶粉市场初具规模,行业粗放式增长。2007 年婴配奶粉市场规模同 比+36%,消费量同比+26%。这一时期,国内外诞生众多龙头企业如三鹿、伊利、惠氏、雅培等。

  (2) 2008-2016 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引起信任危机,婴配奶粉市场规模增和消费量增速下降,08-16 年 CAGR 分布为 18%/13%,2015 年后低至个位数增长。国产品牌丧失竞争优势,外资品牌快速占领市场。

  (3) 2016-2018 年:2015 年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16-2017 年新生儿数量反弹,奶粉消费量增速迎来小幅回升,较上年同比+5%/6%。2016 年 6 月奶粉注册制发布,杂牌奶粉逐步退出市场,优质品牌迎来短期发展红利。

  (4) 2019 年以后:2019/2020 年我国婴配奶粉市场规模 1689/1763 亿元,同比+4.3%/4.4%。受出生人数 下降影响,2019/2020 年我国婴配奶粉消费量增速趋缓同比仅+1.1%/+1.2%,婴配奶粉单价增速更 高,同比+3.2%/+3.2%。高端化带来的价格提升成为推动奶粉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

  高端化成为推动奶粉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超高端、高端奶粉市场规模增速明 显快于普通奶粉,2014-2018 年超高端/高端奶粉 CAGR 分别达 40%/21%,而普通奶粉市场规模 CAGR 仅为 5%。超高端/高端奶粉的市占率从 2014 年的 7%/15%上升到 2018 年的 17%/21%。从价格上看,以一阶奶粉 900g 包装 产品为比较基准,超高端对应单价在 400 元以上,高端价格则在 300-400 元,普通产品价格通常在 300 元以下。2014 年中国婴配粉平均售价为 183.2 元/公斤,2018 年增至 202.6 元/公斤,CAGR 仅为 2.6%。其中,中国高端&超高端婴配奶粉产品的平均售价由2014年的每公斤336.3 元激增至2018年的每公斤421.7 元,CAGR达到5.8%。可见,单价增幅主要依靠高端产品拉动,普通婴配粉价格难提升。

  我们测算了高端化对婴配奶粉市场规模的影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18 年普通奶粉、高度&超高端奶 粉、奶粉总体的平均零售价分别为 153 元/公斤、421 元/公斤、202 元/公斤。从消费量上看,普通/高端奶粉占比 为 82%/18%。我们假设普通奶粉价格不变,高端奶粉分别提价 5%/10%/15%/20%,高端奶粉占奶粉总消费量的 比例分别增加到 20%/25%/30%/35%/40%,则婴配奶粉受高端化影响市场规模增幅如下。

  1.2 集中度提升空间显著,国产龙头有望抢占市场份额

  我国婴配奶粉市场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2020 年,我国幼儿食品 CR3 为 34.5%,CR5 为 46%, 其中婴配奶粉占比 90%,CR3/CR5 分别为 37.6%/50.8%。对比发达国家,2020 年日本幼儿食品 CR3 达 到 64.7%,CR5 达到 82.1%,美国幼儿食品 CR3 达到 73.5%,CR5 达到 79.3%。中国幼儿食品和婴配 奶粉市场集中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国产奶粉头部品牌崛起,有望加速集中市场份额。三聚氰胺事件后,内资奶粉品牌一度陷入信任危机,外资品牌借机占据市场。直到 2016 年注册制推出后,国内奶粉市占率开始持续提升,并于 20 年超过主 要外资品牌。根据欧睿数据,2020 年国产奶粉品牌中市占率 Top 5 的企业为飞鹤、君乐宝、澳优、伊利、合生 元,市占率分别达到 14.8%/6.9%/6.3%/6.2%/3.7%,相比之下,外资龙头如雀巢(惠氏)、达能(爱他美)、利洁时(美赞臣)、雅 培、荷兰美素(美素佳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份额下降。

  (1)政策持续助力国产龙头份额提升

  2016 年婴配奶粉实行注册制后,一大批品牌、中小经销商和运营较差的零售商退出市场,随着品牌数目减少,生产商拥有话语权,并且更加珍惜自己的品牌,对于渠道管控、产品流向、销售管理更加严格,消费 者对国产品牌的信任感有所回归。2018 年 1 月 1 日起,在我国销售的幼儿配方乳粉,包括通过跨境电子商务 零售进口的幼儿配方乳粉,必须依法获得产品配方注册证书,海淘奶粉数量因此骤减。2019 年 6 月,《国产 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出台,方案提到“力争幼儿配方乳粉自给水平稳定在 60%以上”。国产奶粉迎来较好的发展环境。注册制下,国内奶粉拥有更多配方。截至 2020 年,获得配方注册产品数多的是贝因美,其次为澳优、圣 元、飞鹤、蒙牛(雅士利)、伊利、君乐宝,具体配方产品分别有 60/45/45/42/36/33/33 个。

  注册制配方数排名考 前的均为内资奶粉公司。较多的品牌数量有利于公司进行差异化定位并制定清晰的渠道策略,外资公司因配方 数量不足,难以运用多品牌战略。以飞鹤、君乐宝为例:飞鹤共拥有 14 个注册配方,1-3 段共 42 个产品,主打“1+N+X”品牌矩阵。1 是指大单品星飞帆,N 是指 其他超高端及高端系列产品,X 指是普通类型产品。通过三个层次的产品,飞鹤既能在更大程度上覆盖市场, 又能保持高毛利。

  君乐宝联合旗下旗帜子公司共有用 11 个注册配方。君乐宝瞄准低线主流市场,为市场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君乐宝在 300 元以下产品线非常丰富,其中 100-200 元的品牌有乐铂主打 OPO 结构油脂、 A2 主打 A2β酪蛋白、乐纯主打五大营养元素仿生比例,200-300 元的品牌有优萃主打有机、主导助力宝宝骨骼发育、乐 臻主打乳铁蛋白+益生菌、恬适主打小分子蛋白配方等。高性价比获得低线城市青睐。

  (2)低线城市成主要竞争市场,国产奶粉更有优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低线城市占婴配奶粉市场规模的大部分,且零售额在 2014-2018 年实现快速增长。2018 年,低线城市/二线/新一线/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53.8%/17.4%/19.8%/9%,这一比例在 2023 年预计 变化为 55.5%/16.9%/19.5%/8%。2018-2023E 低线城市 CAGR 预计达 7.6%,超过其他层级的城市,对行业增长 贡献度达 60%,可见下沉市场成为婴配奶粉增量的主要来源。杂牌奶粉多集中于低线城市,注册制实施后杂牌 奶粉逐步退出市场,低线城市留出大量空白市场,成为各大品牌主要竞争战场。

  外资品牌的渠道下沉能力不如国产品牌。外资品牌主要依赖连锁母婴店、商超等大客户铺货,地推能力较 弱,因此主要局限于一线城市。相对而言,国产品牌的销售渠道更扁平化、地推能力更强,如飞鹤目前为止 多只有一级经销商,2020 年通过约 2000 名线下客户建立起超过 11 万个零售销售点的经销网络,零售销售点数 量较 19 年仍有超 1000 个增长。渠道利润合理是国产品牌能够建立广泛经销网络的主要原因。比如飞鹤严控窜 货和价格管理,使得经销商利润率一般能达到 10-15%,叠加公司产品周转快、经销商回款快等因素,经销商投 资回报率高,销售意愿更强,而部分外资品牌市场不稳定,可能有串货现象,导致经销商利润不高。

  此外,国产品牌积极开展活动推广,为线下门店和经销商引流。以飞鹤为例,飞鹤追求创新的营销策略, 开展大规模消费者教育活动,2020 年举办约 70 万场线上+线下活动,覆盖 600 万消费者,内容包括邀请育儿专 家、营养师讲授孕期、育儿、产后护理知识,举办亲子类型的游戏比赛。消费者获得附加值的同时也提升了飞 鹤的产品销售,飞鹤的活动转化率平均超过 20%,部分地区达到 30%,处于业内较高水平。

标签奶粉
编辑:黎莉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手机扫码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