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飞鹤、伊利、澳优、蒙牛、健合、三元、光明、贝因美等乳企,纷纷公布了2024年业绩,部分乳企还公布了2025年Q1财报。今天,我们就透过乳企业绩,来窥探市场的竞争。
01、看营收
近几年,伴随新生人口大盘持续下滑以及市场竞争激化,整个婴配粉大盘也受到影响。AC尼尔森数据显示,2024年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额下降7.4%,销售额下降幅度有所收窄,相较2023年,下降幅度收窄2.4%。
从2024年营收来看,飞鹤营收207.49亿元,同比增长6.23%。其中,飞鹤婴配粉营收190.62亿元,占比总营收91.87%。在2024年底飞鹤所召开的合作伙伴大会上,旗下爆款单品卓睿被飞鹤重点提及,全年销售额达67亿,同比增长62.1%。
伊利营收1157.80亿元,同比下滑8.24%。但亮眼的是,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营收达296.75亿元,同比增长7.53%。尼尔森与星图第三方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显示,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零售额市场份额为17.3%,较上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其中“金领冠”品牌婴幼儿奶粉营收实现逆势双位数增长;成人奶粉零售额市场份额为24%,较上年提升了0.8个百分点,稳居细分市场第一。
此外,蒙牛营收886.75亿元,同比下滑10.09%;澳优营收74.02亿元,同比微增0.28%;健合营收130.52亿元,同比下滑6.3%;贝因美营收27.73亿元,同比增长9.70%;三元营收70.12亿元,同比下滑10.73%;光明营收242.78亿元,同比下滑8.33%。
从营收来看,受市场持续减量竞争影响,乳企营收下滑占多数,市场挑战持续加剧。
此外,从2025年Q1业绩来看,整体表现增长,个别出现下滑。其中,2025年Q1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营收88.13亿元,同比增长18.65% ;健合2025年Q1营收31.7亿元,呈报增长10.4%。
02、看盈利能力
从2024年乳企利润同比增长情况看,统计的7家乳企中,飞鹤、澳优、贝因美3家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伊利若剔除商誉减值,净利润达115.39亿元,增长12.2%。
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毛利率方面,飞鹤、澳优、贝因美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再往后,是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综合型乳企。
再看净利润率排名,飞鹤、伊利领先,这得益于它们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规模效应和成熟的成本管理体系。贝因美、澳优也有不错表现。光明、三元等相对靠后。
03、看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能体现企业偿还债务的综合能力,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越低,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偿债压力越大。当然,资产负债率也不是越低越好,企业在向外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很难不向外筹备资金,举债能力也是企业经营和实力的体现之一。
统计的7家乳企中,平均的资产负债率是49.24%。其中,健合、伊利、蒙牛、光明高于平均资产负债率。澳优、三元、飞鹤低于平均资产负债率。尤其是飞鹤,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04、看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一项重要财务指标,用于反映企业存货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速度和运营效率。
聚焦以奶粉为主的乳企来看,飞鹤存货周转率较高,其次是健合、澳优等;聚焦综合型乳企来看,伊利业务中,奶粉占比相对更大,其存货周转率也低于蒙牛、三元、光明等。
05、看海外布局
近年来,伴随我国新生人口整体下滑,以及乳企实力增强,越来越多乳企将眼光瞄向广阔的海外市场。透过2024乳企财报,我们也看到,乳企的出海战略,成效渐显。
从统计乳企来看,健合、光明乳企海外营收占比较高。此外,澳优、飞鹤海外份额,也在快速增长。
比如2024年澳优全面加速全球市场拓展步伐,国际业务成为了新的增长极。分区域看,澳优羊奶粉国际业务实现收入约人民币6.47亿元,同比跃升68.2%,并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此外,2024年伊利海外业务的主要品类冷饮业务营收增长13%;海外婴幼儿奶粉业务营收增长68%。
再比如飞鹤,从去年4月取得加拿大首张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执照,到9月正式投产,再到上线加拿大亚马逊网上商城,线下上架沃尔玛和Loblaws的1100多家门店,飞鹤出海步伐更稳更快。
看行业大盘,尽管行业依然充满寒气,但下滑正在减缓;看乳企营收,整体有增有减,但大家都在积极布局,寻海外增长,强企业竞争内核,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在线咨询